(¦3[▓▓]=)


View all projects

The Drop (Robotic x Printing X Concrete)


The drop

The Drop - Robotic 3D Printed Formwork / 機器手臂大型列印與水泥灌製實驗

110 Fall / 建築設計(指導老師:王識源、盧彥臣、陳冠帆) Group Work(共同合作:熊盼盼、羅妤瑄、楊陸捷) 特別感謝:胡哲禎 協助模具壓力分析

The Drop 為團體設計課作品,特別感謝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鼎力相助。此研究專注於利用機器手臂3D列印PETG模具進行水泥灌製的數位製造方法。過程利用機器手臂進行大尺度的列印實驗,並配合3D列印自由曲面的優勢挑戰大尺度曲面灌漿。

此法選擇灌漿,有別於列印水泥具有層之間脆弱的缺點。且我們挑戰大尺度的模具列印與特殊支撐才設計,成功於三小時內完成 800 公斤灌漿,有別於薄殼模具無法承受連續灌漿壓力,造成灌漿時間緩慢與水泥材料選擇受限、拆模不易。

此作品提出幾個挑戰和突破,包括如何列印大尺度的自由曲面,如何在曲面上製造開口,如何分模和拆模,以及如何進行連續灌漿等。並且挑戰不需要任何加固支撐的情況下完成這些挑戰。

  1. Freeform Surface 自由取面
  2. Opening 開口
  3. Demountable Formwork 可拆模
  4. Continuous Grout 連續灌漿
  5. No Supporting Structure 無外加支撐

image

PETG 大型模具印製

此研究以特殊設計支撐材在最大減少額外列印時間的條件下,在必要位置添加支撐路徑減緩模具灌漿壓力。水滴狀的支撐材由模具列印路徑少量延伸,減少模具厚度造成的翹曲問題。 image

我們設計了一套名為 「The Drop 水滴」的模具系統,透過變化模具列印路徑來解決幾何與製造上的挑戰。

兩種水滴分類應用了向內的路徑變化與向外的路徑變化。前者拓展了水泥自由曲面灌製的自由度,達到開口的效果。後者在容易因灌漿壓力過大的局部位置做出模具路徑變化,不只降低爆模風險,同時水滴支撐材的尺寸有下至上、有大到小,可以作為模具的站立支撐。

  1. 水滴第一型 (Type 1) 將兩側模具路徑閉合阻絕水泥,製造出曲面開口

  2. 水滴第二型 (Type 2) 將一側模具延伸拉長作為局部支撐材,減少灌漿因壓力過大造成的爆膜風險

image image

Fabrication

此研究將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整合為三個系統,分別是列印系統、灌製系統,以及幾何與模具設計系統。在實際製造的步驟,我們不僅要符合機器手臂列印的限制,還需晚整規劃灌製流程,並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,如:列印熱堆積、列印曲率過大、拆模等等整合進模具系統設計的檢測系統,最終才進入到水泥的灌製。

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

Keywords
Robotic, Concrete, Large Scale Printing, PETG